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府文件

东政发〔2017〕13号 东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东政发〔2017〕13号

东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东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东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平县人民政府
2017年2月10日

 

东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到2020年,全县人民群众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3%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0%以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组织体系和健身指导体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体育消费需求更加旺盛。全民健身在倡导健康生活、团结凝聚人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积极推进“全国钓鱼竞赛训练基地”和“国内知名休闲体育城市”建设,培育体育旅游产品,开展推广具有东平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项目,为全民健身注入新的动力。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弘扬体育文化

积极营造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健身锻炼效果,培树全民健身典型,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使健身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体育健身成为人民群众的文明生活习惯。

(二)丰富全民健身活动

1、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抓手,大力推广普及健身跑(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垂钓、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传统项目。围绕元旦登高、5月全民健身月、8月8日全民健身日、九九老人节、五一、十一等时间节点,策划组织主题健身活动。充分利用水浒文化、东平湖人文历史资源,承办、举办各级各类健身赛事活动,重点打造垂钓、环东平湖骑行、环白佛山徒步、登山、传统武术、太极拳等赛事活动。挖掘推广踢毽子、掷沙包、打栮、滚铁环、踩高跷和赶鹰、摸鱼、撑船等农趣运动项目。深入开展县域全民健身项目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在线体感等赛事活动。

2、转变办赛(活动)观念。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加强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推进体育赛事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竞赛组织、安保、医疗、志愿者等服务标准,降低赛事筹办成本。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全面落实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市场资源参与举办体育竞赛,由政府主导办赛向社会化、市场化办赛转变,建立多元主体办赛机制,提高社会组织办赛能力。

(三)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1、完善全民健身组织。2017年成立东平县体育总会,带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到2020年,全县8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体育总会,县级体育单项协会达到20个以上、健身俱乐部达到50个以上,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体育健身组织和各类民办非企业体育俱乐部达到300个以上,全县全民健身站点达到每万人8个以上。

2、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结合县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实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到2020年,参与全民健身公益服务的志愿者不少于300人。依托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广泛开展以“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为主题,以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技能指导、健身设施维护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试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与星级制并行做法,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挂靠站点制度,落实在岗实名制。到2020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2.3‰。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据库,建立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配送中心,满足社会对科学健身指导的需求。

(四)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1、科学编制设施规划。认真编制并积极落实“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县级建有“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乡(镇、街道)建有“两个一”工程(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社区)建成一个多功能的文体广场,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县城主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把环东平湖黄金湖岸线建设为绿色生态休闲体育活动基地,把大清河沿线打造成节假日体育休闲精品线路。

2、落实设施建设标准。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公共体育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支持有条件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空置场地,统筹推进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健身场地设施。重点扶持建设公共运动场、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室外健身设施。

3、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提高大型场馆的综合利用率。推进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园等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公共场所对社会开放,探索建立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公共室外健身设施产权单位的管理维护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公共室外健身器材的巡检维修,确保群众健身安全。

(五)加快健身服务业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健身俱乐部、成立体育运营公司,扶持建设一批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与养老服务、运动康复、旅游休闲、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融合发展。围绕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和重大赛事,丰富旅游线路和休闲体育产业。

(六)扩大体育对外交流

每年承办市级以上高水平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数量稳步增加。以水浒文化和传统武术项目为重点,鼓励支持各类体育组织和俱乐部“请进来、走出去”。推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积极发展体育观摩和民间体育比赛活动。

(七)抓好全民健身重点工作

1、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基层宣传、卫计、文化、教育、民政、老龄、残联、旅游等部门力量,在乡(镇、街道)层面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全覆盖。乡(镇、街道)要逐步建立“1+4”(即1个体育总会和1个老年人体育协会、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2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发展模式,每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30次。各行政村(社区)成立1-2个健身团队,每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2、加大体育扶贫力度。到2018年底,完成省市级贫困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彻底解决贫困村群众健身难的问题。对脱贫攻坚“三大工程”13个搬迁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全部参照省级示范农村新型社区健身工程标准规划设计,完成健身设施建设任务。

3、重点发展青少年体育。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名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加强学生体质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开展县、乡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和超体重少年儿童健康夏令营、游泳普及、校园足球等活动。组织举办好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联赛,不断提高办赛水平。积极整合体育和教育系统资源,推动校外体育场馆对青少年优惠或免费开放。

4、完善老年人健身保障体系。推动老年人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经费。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普遍建立老年人体育设施。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骨干队伍免费培训,支持行政村(社区)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到50%以上。

5、大力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无障碍标准,完善残疾人体育训练和康复设施,为残疾人健身提供便利。传播
残疾人健身体育知识,研发推广适合各类残疾人特点的健身康复体育项目。推动残疾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继续做好省残疾人运动会参赛工作。

6、着力推进职工体育。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把职工健身列入工作计划,积极建设职工健身设施,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倡导每周健身3-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将各单位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和举办职工运动会等情况纳入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内容。

7、加快发展足球和冰雪运动。将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足球事业改革。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块以上。实施校园足球行动规划和青少年精英足球培养方案,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探索建立“教体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倡导和组织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和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扶持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学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与土地保障。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提供体育服务、参与场馆运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

(二)建立全民健身评价激励体系。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的内容。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发体育锻炼标准证书、证章。支持单项体育协会研究制定运动项目业余等级锻炼标准、教练员认证体系,建立有效的业余竞赛活动激励机制。搭建全民健身激励平台,拓展激励范围,对支持和参与全民健身、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大居民医保卡健身消费的推进力度。

(三)深入实施科教兴体战略。继续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体质监测与运动指导站。引导和支持“互联网+体育”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建设体育科技服务系列创新研发平台(机构)。完善东平县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户工程”,提高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指导水平。

(四)强化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全民健身社会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身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加大对社会化体育健身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大学生、退役运动员等从事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教学工作,纳入政府创业扶持范围,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于优惠和补助。

(五)深入推进依法治体。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力量配置,加强执法人员能力培训。依法推行健身设施、体育服务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落实普法责任制,宣传普及体育法规,营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检查评估

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在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努力打造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推进机制。有关部门和行业要依照本计划,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具体落实方案。科学安排年度工作计划,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每2年对计划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各项指标。2020年,对计划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7东平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2627号  鲁公网安备37092302000031号

主办单位:东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东平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E-mail:dpxdzzwb@163.com

电话:0538-2821021   传真:0538-2821605